阅读设置(推荐配合 快捷键[F11]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)

设置X

第684章 科举(1 / 2)

熙平八年春

大乾皇朝首次科举考试轰轰烈烈地展开,牵动着大江南北无数人的心弦。

礼部尚书姬旻与光禄大夫贾三思联袂主持科考,二人并肩立于礼部衙门之前,目光掠过络绎不绝的士子,心中既满怀期待,又暗含一丝紧张。

依曹丞相所定之策,科举考试分为县试、郡试、州试与殿试四重关卡,每一环节皆需严谨以待,不容有失。

州县试作为科举之始,各地州县顿时热闹起来,酒楼客栈,人潮涌动,座无虚席。

来自五湖四海的考生,无论出身世家还是寒门,皆怀揣凌云壮志,毅然踏上这条充满挑战的科举之路。

世家子弟身着华服,在仆从簇拥下,步伐从容自信地步入考场。他们自幼受教于名师,家族藏书万卷,对科举自然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。

而寒门子弟,虽无显赫家世,却也饱读诗书,心怀壮志,誓要在科举中一展身手。

考场内,一片肃静,甲士林立,气氛庄重而紧张。

考生们端坐案前,面前摊开试卷,笔尖疾走如飞,沙沙作响。

一番激烈比拼后,一批才华横溢的考生脱颖而出,获得了参加省试的资格。

他们满怀自豪与期待,不远万里奔赴玉京,沿途自是受到官府的周全保护与悉心关照。

曹鲲为确保科举顺利进行,不惜倾尽国库,严令各地官府、除妖司、镇鬼司全力保障士子安全,一旦有士子遇害,自上而下,严惩不贷。

因此,在此大环境下,进京赶考的士子基本无需担忧食宿与安全问题,这也从侧面彰显了朝廷的强大与威严。

玉京历经数年休养生息,繁华程度远超往昔,百业兴旺,车水马龙,一派盛世景象。

来自四方的考生汇聚于此,街道上人头攒动,客栈里人满为患。

他们或交流诗词,或探讨国事,或流连于玉京的繁华盛景,不时赞叹曹丞相治国有方。

省试在玉京贡院举行,礼部官员深感责任重大,精心筹备之下,考场秩序井然。

考生们面对着更为严格的监考与更为复杂的考题。

帖经题目愈发深奥,杂文要求愈发严格,判案与数算题目愈发复杂,策论则更加注重考生的政治素养与战略眼光。

考场上,有一位名叫王牧的世家子弟,出身琅琊王氏。

他自幼聪慧过人,饱读诗书,此刻正奋笔疾书,笔下文字如行云流水,对经典理解独到,杂文文采斐然,书法刚劲有力,判案与数算解答精准无误,策论更是高瞻远瞩,提出了诸多切实可行的治国良策。

还有一位名叫赵宗辉的寒门子弟,虽家道中落,却凭借顽强毅力与不懈努力,在考场上毫不逊色。他帖经准确无误,杂文情感真挚,书法虽略显稚嫩却别具韵味,判案与数算凭借灵活思维应对自如,策论更是结合实际,提出了诸多贴近民生的建议。

考试结束后,考功员外郎与礼部侍郎们开始紧张阅卷。

他们仔细审阅每一份试卷,不放过任何细节,在曹鲲的严格监督下,力求做到公平公正,不敢有丝毫懈怠与徇私。

三日后,通过考试的考生名单终于确定。

这份名单被呈递至丞相曹鲲与皇帝面前,静待最终审核。

就在殿试即将举行之际,皇帝突然病重,无法亲自主持,丞相曹鲲临危受命,义不容辞地肩负起主持殿试的重任。

殿试之日,贡院内气氛庄重肃穆。

上一章 目录 +书签 下一页

五块五毛小说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