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印国。
皇宫。
大印殿。
自从阿鲁什公主带着玛雅离开大印国,前往欧地之后,普陀十二世的心情就一直没有好过。
拿到阿鲁什公主的书信,普陀十二世就派人去追。
追不上,普陀十二世就派人暗中进入欧军的占领区,继续搜寻阿鲁什公主和玛雅的踪迹。
但是,一直找到大印国最西北的海港,得知阿鲁什公主和玛雅已经被杨桐派人送去了欧地,普陀十二世这才彻底放弃。
普陀十二世明白,他已经彻底失去最心爱的女儿了。
同时,普陀十二世更明白,玛雅他也是再也得不到了。
不过呢,最让普陀十二世烦心的,并不是阿鲁什公主和玛雅的不告而别,而是前线不断传来的战况。
欧军的进军速度不算快,但却一直在慢慢推进着。
也就是说,印军的抵抗并不能起到完全的作用。
照这么下去,随着时间的慢慢推移,随着欧军在大印国占领地盘的越来越大,人口越来越多,大印国也就越来越危险。
尤其是,欧军已经分两路进攻了。
第一路,还是扫荡海岸线,彻底封锁大印国北上北境的可能,也断绝那三十万印军回援大印国的可能。
第二路,就是向大印国内部纵深了。
等第一路封锁了大印国的海岸线之后,两路会同时向大印城的方向逐步推进,彻底灭掉大印国。
还有一件让普陀十二世烦心的事,那就是欧军之中出现了大印人的面孔。
也就是说,欧军占领区的大印人,有报名参军的,还有降兵,跟着欧军一起攻打大印国。
摔了饭碗就骂娘,这就是普陀十二世对那些大印人的评价。
不满归不满,烦心归烦心,但普陀十二世不得不承认一个事实,欧军的兵源已经不仅限于从欧地运送了,还有本地的大印人。
而大印国的兵源呢,只能从本地获取,而且还会随着地盘的越来越小,人口越来越少,兵源肯定会受到相当的影响。
普陀十二世这边烦心的时候,北境那边,也有几个烦心的人。
大楚国。
江城。
皇宫。
楚风殿。
杨钦也在大发雷霆:“废物,真是一群废物,三国联军,近百万兵马,竟然还撬不动燕州的本土,这些人都是干什么吃的。”
三国联军,大印国三十万兵马,大吴国三十五万兵马,大楚国十五万兵马。
加在一起,足足八十万了。
可是,燕军的抵挡十分激烈,寸土必争那种。
刚开始吧,三国联军还真是向燕州本土推进了不少,战况还是很不错的。
可随着西域兵马的到来,燕军的实力增加,双方就有点像是拉锯战了。
真正扭转战局的,是欧地兵马的来到,加入到了这一场大战之中。
不管是热兵器,还是冷兵器时代,兵马的数量,绝对是一个重要因素。
就说后世的半岛之战吧。
虽然某国的武器要领先龙国太多了,尤其是面对某国的战斗机轰炸之下,龙国只能被动防御。
甚至于,龙国太子爷亡于某国战斗机的轰炸之下。
但是,龙国就凭借着坚韧不拔的毅力,以及源源不绝的兵马数量,硬生生地击败了某国,取得了半岛之战的胜利。
随着燕州在西域和欧地取得一个个胜利,燕州的兵马数量得到了极大的扩张。
五块五毛小说网